2021-01-20 15:13:20
其實對于現在的垃圾處理來說,上海掀起一波“垃圾分類投放”的浪潮后,那么對于垃圾的各種處理來說,我們都是非常需要重視的,比如垃圾分類到底是“污染防治”還是“循環經濟”?具體的一起和長春環保設備小編了解一下吧!
一,垃圾分類不等于垃圾分類投放
新修訂的《固廢法》明確了居民端產生生活垃圾的三項義務:垃圾減量、分類投放、計量繳費。當前,垃圾分類投放似乎把“垃圾減量、計量繳費”整成了“后浪”,“分類投放”成為一只急行軍的“前浪”。殊不知,對于污染防治,“垃圾減量、計量繳費”才是真正的“前浪”,也真正有利于垃圾分類制度的正確實施。如果“垃圾分類等同于分類投放”,其社會和經濟負擔必然加大。
據公開數據,德國正確實施垃圾分類三項義務后,其生活垃圾在居民分類投放(以桶計量)、收運處置費用約600元/噸上下,這些費用由居民負擔;而我們“分類投放”采用“定時定點定人”的督導服務成本高達400元/噸左右,整個生活垃圾分類鏈條成本達1000元/噸。顯然,急行軍的分類投放“前浪”在沒有經濟支撐的情況下必然成為戛然而止的“后浪”。如果“垃圾分類等同于分類投放”,垃圾分類必然陷入“只循環不經濟”的怪圈當中。
如媒體報道,“分類投放”后,上海濕垃圾今年5月分出量創歷史新高,達9796噸/日,居民分出來的濕垃圾越來越多。那么,越分越多的濕垃圾“路在何方”?熙熙攘攘的背后,殊不知,這些成本基本由財政全額負擔,尤其疫情之下,更是給地方財政雪上加霜。
二,垃圾分類目的在于污染防治
垃圾分類“強制”掀起前浪后,似乎20年的垃圾分類探索成為后浪。經過“罰款”、“督導”、“教育”等行政類措施,居民正確分類投放后怎么辦,濕垃圾如何處置、消納?投放督導和處置消納的成本誰來承擔?垃圾分類是為了推動“循環經濟”嗎?
誠如業內專家所言,日本廚余利用得益于經濟的高度發達、農產品高附加值、農業的工業化,咱們尚不具備消納居民分類投放后的廚余“循環利用”基礎,垃圾分類不是為了“循環經濟”。
而且,日本家庭也在嘗試利用廚余垃圾粉碎器粉碎沖走。新修訂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將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單列整篇,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屬于“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的重要內容,《固廢法》開宗明義,立法是為了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防治固體廢物污染環境。
三,正確分類并非垃圾分類的關鍵
新修訂的《固廢法》強調減少固體廢物的產生,至于是否正確,這個并沒有統一、固定的標準。該法授權設區的地方主管部門制定并發布生活垃圾分類指導目錄,垃圾分類按照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簡便易行的原則。
其次,對于垃圾分類投放的差異,《固廢法》在計量收費上強調,應當根據本地實際,結合生活垃圾分類情況,體現分類計價、計量收費等差別化管理。地方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則進一步規定了“混合垃圾多付費、分類垃圾少付費”的原則。
因此,不能苛刻居民“正確分類投放”,垃圾分類規則是一種污染防治和倒逼措施,不論“行政罰款”的剛性措施還是“計量繳費”的柔性手段,其目的服務于防治污染的需要,減少生活垃圾的產生,引領居民低碳綠色生活,并非強調“循環經濟”。
以上就是長春環保設備小編給大家分享的關于看垃圾分類到底是“污染防治”還是“循環經濟”的相關介紹, 我們可以看出垃圾分類不等于垃圾分類投放,同時垃圾分類目的在于污染防治,我們需要正確分類并非垃圾分類的關鍵等等,這些細化的垃圾處理都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多多重視哦!
Copyright 2017 by Forestry Financing Trust All Right Reserved. 吉ICP備17008806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