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2 11:15:21
環保的問題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那么做好環保的工作,我們需要了解現在環保的形式,同時需要了解污染的根源,之后進行合理的治理。那么對于現在的環保工作來說,我們主要的工作在與保護環境的空氣、水和土壤,這三大方面是需要大家好好做的。其中對于土壤的污染和治理,很多朋友都會忽視的,其實土壤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土壤可以長出農作物,如果土壤長出的農作物是有害的,或者土壤長不出農作物的話,那么世界的糧食問題就是人類最大的問題啦。那么對于土壤的保護來說,今天一起和長春環評小編了解一下關于土壤中作物中農藥的殘留規律,具體了解一下吧!
作物的農藥殘留是指農藥使用后殘存于作物中的農藥原體、有毒代謝物、降解物和雜質的總稱,殘存的數量稱為殘留量。作物的殘留農藥,一方面來自施藥后農藥對作物的直接污染,另一方面主要來自作物對污染環境中農藥的吸收。
影響作物的農藥殘留水平(更具體地講是影響其殘留降解速度的因素)可分為三類:農藥的理化性質及農藥施用方法、作物種類、環境因素。農藥常以粉粒、水滴和霧滴的形式落于作物上。農藥最初是以物理方式沉積于作物表面的,其歸屬主要決定于農藥特性及所在作物的形態生理特點。如吸附性強的農藥容易黏附在作物的體表,而親脂性農藥容易溶人植物表皮的蠟質層,內吸性農藥不僅能滲透進植物表皮蠟質層,還能進人植物組織內部,被作物吸收、輸導,分布在植株各部分中。環境中的農藥受環境因素的影響,將會發生水解、光降解等化學變化,使其分子結構發生變化,轉化為新的降解產物或代謝物。作物對環境中農藥的吸收,不僅包括對農藥原體的吸收,也包括對這部分代謝物或降解產物的吸收。一些性質較穩定的農藥可以長期存在于環境介質中,一般來說,這是一個無害化的過程,主要表現為農藥原體及其代謝產物數量的減少和毒性的下降,最后形成無害的或基本無害的化合物。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農藥的代謝轉化產物具有較高的毒性。
作用于作物的農藥雖然可受到外界環境條件的影響,或在作物體內酶系的作用下,發生代謝轉化逐漸被降解消失,但速度差別很大,性質穩定的農藥降解消失是緩慢的。這樣使作物在收割時往往還帶有微量的殘留。當作物體表及體內的農藥原體、有毒代謝物、降解物和雜質的總量達到或超過農藥的最大允許殘留量時,將導致作物的農藥殘留污染。
以上就是長春環評小編分享的關于土壤中作物中農藥的殘留規律,我們可以看出環境中的農藥受環境因素的影響,將會發生水解、光降解等化學變化,使其分子結構發生變化,轉化為新的降解產物或代謝物,所以農藥需要改進成對環境對土壤沒有危害的,這樣才可以更好的保護土壤哦!
Copyright 2017 by Forestry Financing Trust All Right Reserved. 吉ICP備17008806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