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6 11:21:13
火熱態勢可管中窺豹,這也是為什么投資者對垃圾焚燒行業寄予了很大的期望。長春環境檢測了解到從垃圾焚燒發電的發展歷程來看,政策落地的支持是風向標一樣的存在。近年來,各個層面的法規、標準層出不窮,更經歷了2017年的“裝樹聯”,2019年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自動監測數據應用管理規定》和《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自動監測數據標記規則》“雙標”同時落地,市場管理更趨向于規范化。
不同于“無序”競爭下的野蠻生長,垃圾焚燒發電產業想要獲得可持續活力和進步就必須邁過這個坎兒。
當然,技術發展和創新也是不可忽視的緣由。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徐海云還曾表示,我國垃圾焚燒發電廠的進步,也歸功于對外開放(引進先進技術)、立足實踐、有效的經濟政策(垃圾焚燒發電補貼)。
對于目前引起熱議的垃圾焚燒發電補貼問題,徐海云一方面肯定了這種電價補貼方式對我國垃圾焚燒發電產業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徐海云也表示補貼資金確實存在缺口,有效的辦法是在總額不變的情況下建立退出機制,優先保障經濟不發達地區生活垃圾焚燒廠的補貼。
與西方國家垃圾焚燒發電廠收入的8成左右都來自垃圾處理費收益不同,我國短期內無法實現這個盈利比例的大幅提升。所以,一方面要政策支撐,另一方面也需要企業作為主體,創新經營模式和盈利模式,促進投資效益的多元化。
這是根本,也是趨勢。同時,業界也普遍認為,垃圾焚燒發電未來會向著大型化、國產化、專業化和投資形式多元化轉型升級。
毫無疑問,這有利于控制成本,增加收入來源,平衡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根據業界的預測,2020年和2021年將是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投產大年,市場規模自然會跟著水漲船高。
自然而然的,垃圾焚燒發電建設高峰預計將讓位給運營,長春環境檢測了解到目前形勢火熱的東部地區也會逐步將主導位置讓給中西部。尤其是在一二線城市垃圾焚燒市場趨于飽和的情況下,縣區級別的下沉已經露出了端倪。
上一頁 : 長春環保工程分享生態環境2020年市場規模破1000億
下一頁 : 治污有道 2019年秋冬大氣治理發生了哪些改變?
Copyright 2017 by Forestry Financing Trust All Right Reserved. 吉ICP備17008806號-1